今天是9月的最后一天,猪肉涨价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可是在9月的下旬开始,肉价好像停止了前期疯涨的态势,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了略微的下跌,让很多准备补栏的农村养殖户本就在观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焦虑。难道猪肉价格已经触顶?春节前后会出现回落的姿势?
这个还说不一定,毕竟我们的猪肉市场太大,今年的生猪存栏太少,供需矛盾仍然很尖锐。那我们应该怎样来判断当前生猪行情的走势?能不能让农村养殖户吃下一颗“定心丸”呢?下面我就和各位农民朋友一起来具体探讨一下当前生猪市场的走势吧!仅是一家之言,欢迎畅所欲言!
一、导致猪肉价格略微下跌的2大因素不会一直都存在下去。其实只要是细心的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近期猪肉价格并不是出现普遍的下跌,仅仅只是在北方一些地区才出现了略微的回落,而在南方很多地区,价格还是坚挺在前期的高位上,不仅没有下跌,相反还在微涨,总体上看呈现出的是一种“南涨北跌”的态势。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是2点:
1、储备猪肉和进口猪肉相继入市,对市场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猪肉是国民的基本民生商品,是刚需物资,由于去年非洲猪瘟爆发,病死和捕杀深埋的生猪不少;同时在一些地方又实行了限养禁养的政策,使很多原有的农村零散养猪农户不再继续养猪。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农村生猪存栏量大大减少,农民无猪可卖。
面对猪肉价格飞涨的局面,市场根本没法通过活猪收购来平抑猪肉价格的上涨,于是国家就动用了储备猪肉进入市场,并同时加大了猪肉的进口量,这2个措施对抑制肉价的上涨的确起到了抑制作用。
但是毕竟储备猪肉和进口猪肉的数量有限,不可能投放到全国的猪肉市场里,只能是进入到局部的地区市场进行流通。在没有进入的地方,猪肉仍然奇缺,所以就会出现“涨跌并行”的结果。
2、人们的购买力无法承受偏离正常水平的肉价,暂时放弃了对猪肉的需求。
虽然目前猪肉价格的上涨态势已经停滞下来,但是仍然是处于高位运行之中,全国平均价格仍然在25~30元/斤左右,个别地方甚至还更贵。
老实说,如此高昂的价格还是让人有些心痛的,明明过去只需要20元左右的肉就可以吃上一顿,现在却只能用来塞牙缝,不是有钱人,就不敢去任性啊。
同时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人们也担心害怕买到不健康的猪肉,所以就暂时放弃了对猪肉的需求,改为食用其它的肉品。
二、各地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养猪的扶持政策,但是生猪的生长周期决定了短期内仍然不会有足够的生猪去填补市场的缺口,供不应求的矛盾还会持续较长的时间。早在8月中旬,国家就出台了鼓励农村养猪的五条措施,俗称为“国五条”;不久又出台了关于对生猪养殖场进行50~500万元补贴的优惠办法。其目的就是有限度的放开过去的限养禁养办法,大力鼓励农村零散养猪和专业养殖户的养猪规模。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自然规律,养猪也不例外,生猪的生长发育到成熟销售,最少也要5~6个月以上的时间,在春节前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进入到市场流通领域的。
同时虽然国家现在对养猪有鼓励补助政策,但是广大的农村养猪农户对于去年爆发的非洲猪瘟还心有余悸,对因为限养禁养而被拆除的猪圈还心有不甘,所以很多农村养殖户目前还处于犹豫不决之中,他们并不想现在就去补栏,很大一部分农村养殖户都是想在春节以后再去考虑养猪的事情。
换句话说,在春节以前,无论采用什么激励措施,都不可能将生猪的出栏量快速提升到应有的水平,春节前供不应求的矛盾将会继续存在,猪肉的价格也就不会降落到多少。
三、专家预测: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会让猪价在春节时维持现状;生猪的生长规律会让本次行情稳定1~2年左右。鉴于生猪当前的行情和农村养殖户的思想状态,很多业内人士对于生猪市场下一步的走向,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预测,也许这也可以作为我们农村养殖户进行补栏前的参考。
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在的生猪养殖业正处于规模化发展进程中,其实这就是一种结构性的改革,这一改革正好又遇到了去年非洲猪瘟的爆发,所以今年应该算是一种特殊的年份。
在这样特殊的年份里,已经不能用正常的生猪养殖周期来推断其趋势,因为其中涉及的因素很复杂,既有疫情方面的,也有人为的因素,还有养殖户思想观念上的因素,有可能现在的生猪生长周期会拉长,所以目前的规模化养殖对于市场发挥的作用还不大,只有在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产能扩张完成、养殖结构发生变化之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现在农村的零散养猪还是目前猪市必要的补充,因此预计起码还要再经历2个猪周期,才能使猪市逐步回归正轨,这个时间也许至少也要1~2年左右的时间。
综上所述,虽然近期个别地方出现了猪肉价格的小幅回落,但是主要是因为动用了储备猪肉并加大了进口猪肉的市场投放,而并不是因为生猪养殖的产能拉下来的。所以专家预测春节前后,肉价变化不大,或许会有小幅上涨,但总体趋势是基本与现在持平。
各位农民朋友,对此怎么看?你认为农村零散养猪有希望吗?#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