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化德县以《乌兰察布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1大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夯基础、补短板、惠民生、促增收,全县农牧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农牧业产业基本概况
(一)优化种养殖结构,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种植业: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通过积极引导,突出特色主导产业,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马铃薯、以燕麦为主的杂粮杂豆、冷凉蔬菜和优质饲草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22万亩、6万亩和10万亩。2019年,预计马铃薯、燕麦、冷凉蔬菜产量分别达20万吨、3万吨、5万吨,粮食总产量达1.8亿斤。创新模式发展中(蒙)医药产业,引进内蒙古梅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完成黑枸杞种植10000余亩,建设育苗基地2000亩、育枸杞5000万株,完成林间药材种植500多亩,种植益母草、车前子等各类药材25万株,形成了以黑枸杞为主,林间药材种植为辅的立体经济林产业格局,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养殖业:按照“稳羊增牛扩猪禽”的总体思路,逐步优化养殖业结构,提高养殖效益。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稳定在65万头只以上,年均出栏羊65万只,生猪20万头,肉牛2.2万头,家禽9.5万只。全县年均肉类总产量3.7万吨,禽蛋产量1200吨,鲜奶产量3000吨。
(二)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抗风险能力
全县发展设施农业达15万亩;累计建成组培室1000平方米,日光能温室460座,网室1160亩,塑料大棚400亩。各类牲畜棚圈总面积达到12万㎡。种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增强,增强了种养殖产业抗风险能力,为实现农牧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快产业化进程,增强带贫致富能力
全县共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14家,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达到348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7家),规模化养殖场达到84处,草牧场流转面积达到35万亩,土地流转面积30万亩,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日益密切,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和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台账,推广订单合同、服务协议、就业带动、资产收益等减贫带贫模式,让广大贫困人口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全县41家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了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1776户3548人,户均增收1800元。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普及新成果运用
先后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35个,筛选出优良农作物品种20个,良种覆盖率97%以上;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25个,技术到位率95%以上。年均运行肉羊人工授精站20处,肉羊人工授精1.52万只,年纯繁纯种小尾寒羊8万余只,年生产优质肉杂羔羊36万只;运行牛冷配站10处,年均牛冷配1.58万头;运行猪人工授精站2处,年均生猪人工授精1800头。
(五)加强农畜产品监管,增强“三品一标”创建活力
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县乡两级绩效考核范围,由县农科局质检站牵头,联合各乡镇监管站和各村协管员,对全县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达到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通过机构和计量“双认证”,包括元素分析和农药残留共70个参数,具备了按相关标准开展这些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朝阳镇和白音特拉乡成为了“全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恒利、大好河山等8家农畜产品龙头企业纳入了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
(六)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引进脱水蔬菜生产加工项目,年生产蔬菜干品1万吨,日生产脱水蔬菜原料600吨,成品38吨左右。引进马铃薯精制淀粉加工企业3家,年生产加工淀粉能力达到1.6万吨。现有生猪屠宰厂1家,年屠宰生猪5000头;肉羊屠宰厂2家,年屠宰肉羊4.5万只;畜禽肉食品加工厂1家,年生产加工畜禽制品3000吨。大好河山农业综合加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计划建设年加工燕麦10万吨的燕麦加工车间一座、年产饲料10万吨的饲料加工生产车间一座、年屠宰生猪10万头的屠宰场一处、特色农产品展馆一处,现正在加紧推进。
截止目前,有“化德大白菜”地理标志1件;有芸豆、大豆、羊肉卷、羊排、羊腿、牛排、牛肉卷、羊胴体等11个绿色食品证书;有马铃薯、大白菜、枸杞3个无公害证书。朝阳镇民乐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通过各种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提升了全县农畜产品的知名度。遴选大白菜作为我县的地方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化德县杰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化德县民乐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有“蒙瑞祥”大白菜商标1个。同时,打造化德县宏旺种养殖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和化德县蒙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羊肉卷、羊排、羊腿、羊胴体、牛排、牛肉卷等畜产品品牌。
(七)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产销融合
2019年,全县订单种植涉及燕麦、甘蓝、红萝卜、甜菜、辣椒等;订单养殖涉及柴鸡、柴鸡蛋、肉兔等。大好河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燕麦订单种植46000亩,嘉德农业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发展甘蓝订单种植8000亩,蒙园金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芥菜订单种植500亩,张北糖厂、前旗糖厂发展糖菜订单种植12000亩,艳阳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柴鸡养殖、柴鸡蛋回收以及杂粮种植、富硒小麦订单种植,覆盖382户,君峰兔业发展肉兔订单养殖,覆盖148户。
(八)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加强产业服务水平
2019年,为加强对农户的产业指导,提升产业精准扶贫,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从全县农牧科技人员、乡土专家、乡镇农技人员中选派87人,深入全县87个行政村,围绕马铃薯、燕麦、冷凉蔬菜种植和肉羊、肉牛、生猪养殖进行产业规划和技术服务,解决当前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实行产业扶贫包联乡镇工作责任制。从全局抽组6个工作组,由二级站办所负责人任组长,对全县6个乡镇产业扶贫和技术培训工作进行结对包联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本县特色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体系标准认证质量不高,数量不多,产品包装粗放,缺乏一个叫得响,过得硬的品牌支撑,品牌文化挖掘不深,缺乏品牌宣传平台,宣传不到位,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2.特色农产品以初级产品地头交易为主,比较被动,加工水平不高,成品化较低,缺乏一些上联市场,下接农户,产销衔接紧密的大型企业带动。生产松散,交易松散,产业链延伸不够,种养加效益不高。
3.全县运输、预冷、保鲜配送相对滞后,恒温库少,容量不足,配送车辆设施较差,大多没有预冷设施,冷链建设相对不足。物流服务刚刚起步,设施差,成本高,服务差。
三、下一步意见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型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解决目前一家一户市场对接产销衔接不紧的问题。农户可以订单生产,也可进厂务工,大幅度提高家庭收入。
2.大力培训宣传特色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做好绿色认证。同时,打造和培育几个叫得响的产区品牌,比如“化德莜面”“化德大白菜”等,一改过去品牌杂、乱、差的局面。另外,全力挖掘品牌文化,联系报社、电台、网络等各大媒体,搭建品牌宣传平台 ,让品牌真正立起来,走出去。
3.成立农产品滞销帮扶中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收集分析各地农产品生产、需求、价格信息,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及时监测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