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遵义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四十不惑的中美关系:历程、现状与走向

2023/4/1 16:35:57发布44次查看
光明网讯(记者郑芳芳 通讯员雷丝雨 冯帆 黄铄媛 陈弘毅)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时至今日已近四十年。“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时值中美关系航入新水域、贸易战一触即发之际,4月20日晚,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举办“藻园讲坛”讲座,邀请美国前驻华大使、前助理国务卿芮效俭,美国前驻华外交官、《北京人在纽约》主演戴博作为主讲嘉宾,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达巍主持讲座。与会嘉宾共同回望中美两国共同走过的四十年历史,并从更长远的视角理解今日乃至未来四十年的中美关系。
芮效俭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国家安全报告》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为中美关系增加了不确定因素。戴博则认为,过往的历史证明,预测未来始终是不可靠的。中美关系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分析和理解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仍非常有必要。“中国需要学习如何参与全球治理,美国则需要适应中国崛起的事实。”
生于南京、长于成都的芮效俭,曾站在学校的屋顶亲眼目睹中国内战,也曾参与中美建交秘密谈判。作为中美关系数十年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首先在论坛上详细回溯了中美关系迄今为止一共经历的四个时期。
芮效俭指出,1949-1979年期间,也即二战结束后至中美建交之前的三十年,美国国内始终存在关于“如何对待红色中国”的辩论。国际大环境和双方共同利益,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979-1989年是建交初期。双方开始经贸和人文交往的谈判。以人文交流为例,1979年后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大大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了解。与此同时,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也逐渐演变成了中美冲突的两大症结。1989-2009年期间是中美建交基础消失又重建的过程。1991年苏联解体,中美建交最重要的基础和共同利益消失,双方关系岌岌可危。而第三次台海危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美在人权和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长期拉锯战等历史事件更是对中美关系构成很大的冲击。在此阶段,双方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2009-2018年则可以说是中美全面竞争的时期。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中国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国,开始对美国的地位发起挑战。随着各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美关系呈现出竞争大于合作的特征。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率提高、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冲击。中国则在此时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中国仍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常年奔走于中国,并致力于研究中美关系的“中国通”戴博则从未来畅想了中美关系。他指出,中美两国的一个共同点是,都存在着普遍的“例外主义”观点,如中国强调“中国特色”,美国强调独一无二。而不同于大众印象的是,看似外放的美国其实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守成国”,中国则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强、善于根据形势作出积极应对和调整的“崛起国”。中美双方在互动中动态地影响和改变着彼此,因此为了中美双边关系的良性发展,未来两国必须作出改变,学会接纳和包容,实现共赢发展。当然,未来世界瞬息万变,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正掀起新一轮的全球性工业革命,“我们的目光不能局限在中美两个国家的关系,更需重视技术进步与变革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戴博特别指出,在未来的世界,“何以为人”才是最重要的命题。
在以往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中美两国在面对纠纷时总是互相指责、互不信任,时至今日仍是如此。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家的行为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纯粹地以硬实力或软实力去改变规则、价值与秩序。未来应该怎样增进中美的战略互信?如何为中美双边关系建立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成为摆在眼前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论坛最后,两位嘉宾特别强调指出,对于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必须走出“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式,也必须要避免将目光局限于中美两个大国。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的国际关系。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遵义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