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信仰往往带有明显的实用和功利倾向,人们拜神并不过多地探究教义、教理方面的内涵,更多的考虑是通过拜神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拜神成为许多人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进行的选择。因此,民间流行有“临时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拜神是为了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宗教信仰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关帝法力的多元化正是广大民众所渴望的,他无边的法力得到民众址广泛的认可,这也是关公崇拜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人们在拜祭关公铜雕像并向其作祈祷时,所表达的要求和心中的夙愿各有不同:农民祈求风调雨顺,商贾祈求财运亨通,疾病缠身者祈求药到病除,身遭厄运者祈求驱邪得福,各行各业祈求从业兴旺,衙署官员祈求升迁发达,将士武夫祈求旗开得胜,帝王将相祈求江山永固。乃至社会的黑道帮会也供起了关公铜雕像,这些帮会组织十分敬重关公的品格,他们以关公的忠义作为团结内部的纽带,达到增加帮会凝聚力的目的,弘扬他们的所谓“义气”。
关公最终成为与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儒道释三教、人鬼神三界共同尊奉的关圣大帝,经历了漫漫历史长河。关公崇拜是一个文化现象.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时.会发现这个现象很独特:关羽崇拜跨越时空、贯穿于千年中国历史之中.分别以道教的帝君、佛门的伽蓝、儒家的武圣人以及民间的财神多重身份。出现在历代朝野上下、三教九流的精神殿堂里。这种现象经千年的积累而形成。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而关公信仰则是这个过程的生动体现。
福建东山岛因东山关帝庙而闻名,当地供奉关帝像蔚然成风。一位林姓老先生收藏有两尊民国年间的铜关公“文”、“武”像。“武,像为站关公像,高23厘米,直径18厘米,手执长刀,英勇神武,气宇轩昂;“文,像为坐关公像,高18厘米,直径11厘米,一手捋长髯,一手握《春秋》,神情专注,泰然自若。两尊雕像雕工精湛,关公的神勇、忠义之气度,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在东山还有一种古老的民俗—迎神,即抬着关公神像沿街巡游,为此东山关帝庙的大殿中有一尊关公像被供奉在轿子里,就是为关帝巡游时准备的。当地百姓认为,巡游这种方式可以造福人民,消除避祸,可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
河北中正铜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
13722252255
中国 保定